乡村振兴示范带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,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、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。东陂镇高标准、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,目前东陂镇“粤湘廊道·南岭明珠”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村庄均已建设达到示范村标准,东陂-瑶安“禾美瑶汉”乡村振兴示范带正在稳步推进。为进一步完善东陂发展基础,高质高效推进高质量发展,东陂镇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,全方位提升东陂发展潜力,为东陂发展提供强劲动能。
一、要素保障,推动项目落地
一是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。安排约67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,累计清拆危旧房屋约870间、52000平方米,河道清淤23200平方米,清理闲置土地杂物杂草36000平方米,建设五小园82处,有效提升东陂镇人居环境整治效果,为示范带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施条件。二是用好农村土地政策。谋划安排西塘省立文理学院活化利用配套服务区项目申报,实施点状供地政策,用地总面积共18.51亩,有效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。三是盘活闲置用地。通过清拆危房破房,合理利用闲置宅基地,打造五小园365个;盘活利用大江村旧林业站及周边闲置地块,结合马头陂田园综合体项目,建设游客驿站中心。有效促进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,为示范带建设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。
二、增绿提质,擦亮生态底色
绿美东陂建设是提升东陂整体风貌的重要途径,也是改善东陂村容村貌的重要环节。东陂镇高度重视生态建设,以紧锣密鼓的架势推进绿美生态建设。一是坚持规划先行,科学布局。东陂镇通过实地调研和广泛收集征集村民意见等方式,制定9个行政村的绿化美化计划方案及植树示意图,科学规划植树绿化范围,合理种植绿树。二是植绿增绿,生态赋能。东陂镇依托东-瑶示范带建设,在示范带沿线全面推进“洁化、绿化、美化”行动,持续提升带内“四旁”“五边”绿化美化品质,同时结合乡村田园、人居环境、乡村风貌等,依托乡村道路和绿美乡村等空间载体,系统整合沿线生态文化资源,打造了一批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乡村绿美景观带,整体塑造乡村绿美环境,成功提升示范带沿线风貌,美化地下河景区周边环境。三是全民参与,共建共享。东陂镇实施全民共建共享模式,鼓励并发动群众参与到绿化美化建设当中,派出党员干部入户宣传乡村绿化美化工作,鼓励群众与干部一起参与到植绿过程,共同擦亮乡村振兴底色。
三、特色发展,增强造血能力
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,东陂镇立足当地实际,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,从农文旅产业入手,成功找到东陂发展之路。一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,富民增收。东陂镇整合示范带沿线土地400亩,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特点,引进农业企业种植优质芋头,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双赢。同时,开发家庭农场模式种植优质柑橘,共种植沿线柑橘2000余亩,年产值达600余万元,带动300户农户增收致富。二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,挖掘多元价值。东陂镇积极挖掘白家城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,坚持点上开发,面上保护,做好开发与保护双向并举,合理利用白家城古村落资源。同时,通过举办“九月九”重阳节等活动,推动东陂特色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。三是发展特色旅游产业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。东陂镇以示范带建设为契机,将连州地下河、冯达飞故居及纪念馆、省立文理学院旧址、南粤古驿道等旅游资源串点连线,推动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、亲子研学、民俗文化、特色农产品深度融合,打造出以冯达飞红色文化、华南教育历史为主线的研学路线,开发出集研学教育游、文化体验游、亲子欢乐游、青年打卡游、休闲避世游的一体化创意文旅项目,成功带动周边的发展和村民增收。